纳市光环照耀 Google百度鹿死谁手?

首页 >> 中国网络传播网文章管理系统 >> 网络投资 网络沉思 >> 正文

纳市光环照耀 Google百度鹿死谁手?

来源:中国网络传播网   文章作者:侯继勇


   “双寡头争霸,鹿死谁手?殊难预料。”9月1日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高级研究顾问吕伟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    此前的8月29日,吕主持并发布了《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(北京部分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或吕氏搜索报告),“广州、上海两地的《报告》最迟月底也将出炉。”

    在百度奔赴纳斯达克备受瞩目的光环照耀下,搜索俨然已经成为时下互联网界最热门的领域。“炒作的痕迹太重,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最终会成为搜索难以承受之重。”早在百度上市之初,国内互联网界一资深人士专门就此约见记者。

    “实际上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在用搜索,这些人是不是真正具有商业价值。”该人士对吕氏报告较为看好,“时机很好,也算给搜索热降点温。”

●Google高端用户强过百度?

    在吕氏搜索报告中,从首选用户数量看,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目前已经形成双寡头格局,即百度与Google远远领先于其他对手,其中首选百度的用户占51.5%,首选Google的用户占32.9%,第三位搜狗为4.6%。百度与Google合计占首选用户的84.4%。

    除了首选用户占据绝对优势外,在根据年龄、学历、职业等各种特征划分的用户分布上,两相比较,尽管百度整体上仍占优势,但在某些用户类别上,特别是有效的高端用户上,Google反而占有相当的优势。

    吕伟刚称,对高端用户的定义标准有三个条件,即年龄在25岁以上、大学本科学历以上、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。报告显示,北京地区的高端用户占非学生用户的31.8%,占全部搜索引擎用户的19.2%。

    报告显示,搜索引擎在本科及以上学历段用户分布百度为41.9%,Google为46.7%,其它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为11.4%;在大专及以下学历段用户分布中,百度占据60%,Google占据20.8%,其它搜索引擎服务商占据19.3%。

    在非学生用户分布中,百度在大专及大专以下的用户中占有优势,为52.1%,Google为17.7%,其他索引擎服务商占据30.2%;但在大本及大本以上的学历中,Google却占据绝对优势。在大本用户中,Google为49.4%,百度为39.1%,其他搜索引擎服务商为21.5%,在大本以上的用户中,Google为72.2%,百度为20.4%,其他用户为7.4%。

    报告还显示,收入越高的用户使用Google的机率越大,收入愈低使用百度的机率愈大。其中5000元以上收入的非学生用户中,Google为58.1%,百度为25.7%,其他搜索引擎服务商为16.2%。

    吕伟刚认为,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百度上进行MP3搜索的用户很多,这些用户大多为学生用户,而其他非学生用户则大多收入不高,学历偏低。

    对于吕氏搜索报告,百度官方拒绝发表评论。一位百度高管“以私人名义”对该报告提出质疑,“问卷设计上就有诸多疑问,很多答案具有某种导向性。”

    同时,该高管还对报告采用“首选搜索引擎”的统计方法的权威性表示怀疑,“用户首选什么搜索引擎,就将其当成此搜索引擎用户,即使其同时使用另外的搜索引擎,也会对此忽略不计,难保数据准确。”

    对此,吕伟刚则坚称“首选搜索引擎统计模式这是目前最好的一种统计模式”。

    据吕介绍,目前全球对搜索引擎的统计主要有三种模式:第一种是关键词请求模式,即对每个搜索引擎服务商每天的搜索请求次数进行统计。这种模式的统计结果比较科学,但困难在于,没有一家搜索引擎厂商愿意将后台开放给统计专家。“这是搜索引擎公司的顶级商业机密。”吕伟刚说道。

    第二种方式是加权处理,即首选,二选,三选进行不同的加权,比如首选加权0.7,二选加权0.2,三选加权0.1,但加权多少则人为设定。“这种人为设定的加权结果并不如首选统计模式科学。”吕伟刚表示。

●谁是有价值的用户?

    “对于搜索网站与广告主来说,最关心的就是哪些用户的点击能带来真正的广告效应,而不是伪点击,此份报告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”吕伟刚称这是《报告》的价值所在。

    吕表示,现有的搜索广告投放通行规则是按照点击数来衡量广告效果,即点击量越高,广告效果就越好。但也会有这种情况,即某些用户尽管对广告进行了点击,但结果却无法造成交易行为的发生,这就造成了伪点击,但广告主同样得为搜索网站付费。

    “如果广告主在投放广告之前,先结合此份分析报告对用户进行分析,那么广告主对广告用户的锁定将更为精准,甚至能超过戴尔对广告投入精准度的考核标准。”吕伟刚表示。

    据了解,戴尔的广告考核模式为:当一个用户通过呼叫中心买电脑时,业务员会要求用户提供广告信息来源,即从什么渠道了解戴尔电脑的,并按季度对所有投放广告进行考核,然后决定下一年的广告投放。

    “美国有研究机构统计,搜索网站的虚假点击占到总点击量的20%,在中国可能会更高。”吕表示,“一些网站(特别是一些小的个人网站)为了赚钱,专门雇人对广告进行点击,这样就能增加搜索引擎服务商的广告收入,这些个人网站再与搜索网站进行利润分成。”

    “以前,一些搜索引擎服务商甚至自己雇人点击。”吕伟刚进一步表示。

    吕认为,对于广告主来说,最有效的用户是进行商务搜索的用户。根据吕氏报告,Google的用户更多为“有效用户”。

    报告显示,在进行企业、产品及商情搜索时,只有超过10%的用户选择百度,而有接近20%的用户选择Google,甚至选择搜狗的用户都比百度高。“这些用户才是广告主真正希望吸引的用户。”吕伟刚表示。

    但有不同意见者认为,简单将商务搜索的用户算做有效用户过于片面。上述百度高管就表示,“中国互联网用户本来就是以青少年为主,很多优秀的公司都是面向青少年市场的,比如超级女声的火爆就是一个例子。”

●互联网的“摩尔定律”

    事实上,吕氏搜索报告与另一份搜索统计报告相差甚远。

    根据iResearch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基于流量与市场收入的统计报告:从流量分布上看,2004年,百度占有率为33.1%,雅虎/3721/一搜的占有率为30.2%,Google的占有率为22.4%,与百度的33.1%相差很小。排在其后的本土厂商分别为搜狗/搜狐与中搜,其流量分别为3.9%与0.56%。

    而从市场收入看,百度占有率为28%,收入为1.8亿元(不含销售代理分成,百度与代理分成模式为6:4。);雅虎/3721/一搜的收入为2亿元,超过百度;排在其后的本土厂商分别是搜狐/搜狗与中搜,占有率分别为13%与9%,收入分别为8000万元与6000万元。

    引人关注的是,在吕氏报告中,雅虎中国的市场份额下滑异常明显,甚至远远低于搜狗。在北京地区用户最常用的搜索引擎中,雅虎以3.7%的份额排名在百度、Google、搜狗、新浪之后。

    “雅虎为什么下降这么快?我们没有做过去年的统计,没法对比。”吕伟刚解释,“但我们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,雅虎上半年降得很快。主要原因是原有的3721用户在迅速萎缩,而3721占了雅虎中文搜索的绝大部分。一搜升了一些,但与其他搜索引擎服务商相比,增长速度较低。”

    “3721之所以迅速萎缩,原因在于用户成熟度在提高。现在的1亿网民中,只有20%的用户为新增用户,其他用户都使用了好几年互联网,这些熟练网民一般不会用中文地址栏搜索。”吕继续表示。

    “搜狐为什么上得这么快?因为搜狗的新增用户增加很快,而新浪新增用户较少,这与搜狐推出搜狗,并加大市场推广有关。事实上,受百度,Google等搜索引擎服务的冲击,新浪,搜狐等门户的老用户都在流失,就看谁能抓住新用户。”吕伟刚说道。

    吕伟刚同时强调,“并不是说雅虎正在失去中国搜索市场的机会,雅虎并入阿里巴巴之后,将可能借力阿里巴巴现有的电子商务资源迅速壮大。”

    吕伟刚对阿里巴巴将来在搜索市场的前景看好,“阿里巴巴既有的B2B和C2C业务,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电子商务用户。要做电子商务搜索,阿里巴巴具有绝对优势,因为其他任何搜索厂商都缺少中国的电子商务数据库。”

    对于吕氏报告,阿里巴巴方面拒绝任何回应。主管搜狗的搜狐副总裁王建军也态度谨慎,“我们只是努力提高我们的用户体验。”

    “互联网每隔三年都会重新定义,现在说格局还为时过早。”3721创始人、前雅虎中国总裁周鸿�表示。

    吕伟刚对此表示赞同,“总结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可以看出,每三年都会出现一轮应用模式创新,比如门户最早是banner(横幅)广告,现在开始向搜索转型。应用模式创新会要求企业重新定义自己的公司,不管是门户、搜索,还是电子商务企业。”

    吕认为,百度和Google的双寡头格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。

·上一篇文章:个人网站,互联网的先驱力量
·下一篇文章:企业网络策略与网站优化之殇


  相关新闻

·百度或将推社会化问答网站“新知”(图)

可心

 

·如何解决Google“这个网站有可能会损害您的计算机”问题?

佚名

 

·分析:新浪将从谷歌百度之争中获利

摩尔

 

·揭密站长为何成立反百度联盟 缘起6千元解封费

胡雅清

 

·《财富》:Google成长的烦恼

佚名

 

·Google已成为一种文化

洪波

 

·收入模式与众不同 搜索引擎Google一枝独秀

黄继新

 

·Google以退为进还是“功能退化”

余建祥

 

·百度——蜕变

余建祥

 

·用GOOGLE轻松制作自己的多国语言网站

佚名